从飞机舷窗俯瞰第比利斯时,这座城像被揉皱又展开的羊皮纸,库拉河泛着银光穿过褶皱的峡谷,将老城与新城缝合成一幅斑驳的织锦。
从飞机舷窗俯瞰第比利斯时,这座城像被揉皱又展开的羊皮纸,库拉河泛着银光穿过褶皱的峡谷,将老城与新城缝合成一幅斑驳的织锦。
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的首都,位于土耳其东北部和俄罗斯南部之间,作为古老的城市,这里蜿蜒的鹅卵石街道、弥漫着香薰气息的古石教堂、带格构木阳台的大宅院和宽敞的公共庭院,美得令游客着迷。
当出租车沿着盘山公路攀升,城市的呼吸声渐渐清晰——教堂的钟声混着缆车钢索的摩擦声,烤肉香裹着硫磺温泉的氤氲,在亚热带湿润的空气里发酵成独特的味道。
第比利斯有着复杂的历史和壮丽的建筑。“第比利斯”,在格鲁吉亚语意中为“温暖之地”,然而,这里的历史并没有温暖可言。其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战火与文明、毁灭与重生的史诗。
这座位于高加索山脉褶皱中的城市,自公元4世纪建城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欧亚文明的交汇点,承载着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俄罗斯等帝国的兴衰印记。
在1991年之前,这片土地纷扰不断,1991年之后,这里的人们才迎来真正和平宁静的曙光。
在第比利斯老城深处的破败庭院,还诉说着历史的复杂褶皱。纳里卡拉要塞的断壁残垣间,年轻人用涂鸦重构着城市记忆,正如库拉河永不停歇地切割着第比利斯的时空断层。
这座城市的历史,恰似其地貌——在褶皱中积蓄力量,在断裂处孕育新生。每一道城墙裂痕都渗出过鲜血,每一座教堂穹顶都承接过祈祷,当缆车掠过库拉河上空时,那些关于战争、贸易、信仰与自由的叙事,仍在温泉的硫磺气息中缓缓蒸腾。
第比利斯以硫磺温泉得名,这里至今仍保有浴场文化,众多砖砌穹顶硫磺浴室中,有些采用波斯风格彩色釉面马赛克外墙,如17世纪的奥尔别利亚尼浴室。
第比利斯库拉河对岸的硫磺浴场蒸腾着乳白雾气,古罗马式的圆顶浴池里,当地人将身体浸泡在43度的温泉中,谈论着天气与政治。很多游客学着当地人的样子躺在大理石平台上,看蒸汽在穹顶凝结成水珠,滴落时发出珍珠落玉盘的脆响。
置身阿巴诺图区,仿佛踏入中世纪商队的驿站。赭红色石砖砌成的房屋像层层叠叠的蜂巢,阳台上的三角梅垂落成瀑布。
不过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常态,古商队驿站被改造为博物馆和购物中心,旧宅邸变身时尚酒店餐厅。从标志性的雕花镂空木阳台到带门厅的豪宅和意式公共庭院等,第比利斯多样的建筑颇为吸引眼球。
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是最值得参观的地方之一,地下一层展出的考古文物如金饰、陶器、武器等,可以追溯至黑海沿岸古科尔基斯王国,历史上该国以金饰闻名。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还可以游览姆茨赫塔中世纪修道院和岩石凿建的瓦尔齐亚古城等。
此外,乌普利斯齐赫(众神城堡)是格鲁吉亚最古老定居民居住点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中世纪,这里有700多个洞穴通过阶梯和隧道相连,登顶可俯瞰乡野全景。
第比利斯有一处地下室餐厅叫"萨普里",这里的食材来自高加索山脉。烤得焦脆的哈恰普里像艘载满奶酪的小船,切开时金黄的蛋液与苏呼米奶酪缠绵拉丝;丘尔其赫拉坚果香肠裹着葡萄汁熬制的糖衣,咬下去是森林与阳光的交响;陶罐焖制的阿贾普桑达利,茄子与核桃酱的缠绵里藏着波斯商队的驼铃。
最惊艳的是"丘尔其赫拉"——这种用葡萄汁与面粉制成的甜点,竟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当地人说,这种甜点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格鲁吉亚,每个褶皱里都裹着文明的密码。当邻桌的格鲁吉亚人用银质酒器斟满琥珀色的葡萄酒,高亢的复调合唱突然响彻餐厅,我手中的红酒杯泛起涟漪,仿佛整个高加索山的褶皱都在杯中舒展。
离开第比利斯那天,我在旱桥市场买了串琥珀项链。摊贩说这些千万年前的树脂化石,曾在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流转。此刻它们安静地躺在掌心,像这座城市的时间标本——老城褶皱里藏着拜占庭的叹息,新城褶皱中跃动着数字时代的脉搏,而味蕾的褶皱里,始终萦绕着高加索山风与黑海咸味的永恒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