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天坛,覆盖蓝瓦琉璃,古代帝王祭天之地再现倾城之美

  • 放猪江湖
  • 2022-02-21
  •   
  • 雪舞长空落在红墙,落在金顶,落在蓝色的瓦棱和绿色的琉璃,勾勒出天坛建筑整体的典雅与大气,形成视觉上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众所周知,北京的天坛是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场所,每到冬至那天,皇帝就会提前三天来这里斋戒,为即将到来的祭祀仪式做准备,既然是皇帝住宿和举行仪式之地,这里自然要建造一些建筑,供皇帝起居等,所以天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前几天北京大雪飞舞的时候,我来到了这里,漫天的雪花覆盖了这里的蓝瓦琉璃,长长的红墙与宽阔的庭院银装素裹,祈年殿前游人如织,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似乎就是为这里的大雪而来。这里墨澜雪嫣的画境,氤氲着古典的气韵,“太漂亮了”是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们百说不厌的词汇。

    雪舞长空落在红墙,落在金顶,落在蓝色的瓦棱和绿色的琉璃,勾勒出建筑整体的典雅与大气,形成视觉上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史料显示,天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祭祀天地是华夏民族诞生以来的礼仪,敬畏天地,祈求平安,作为专门的祭天场所,天坛建成以来共有22位皇帝在此举行过隆重的祭天大典。不过,这里并非只承担祭祀功能,除此以外,如果新帝即位、皇子诞生、册封皇后、奉安太后等皇家大事,也会在这里举行仪式。可见,天坛在古代完全是皇家活动的场所。

    作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地,天坛集坛庙、园林的建筑特色于一身,祈年殿、圜丘、回音壁是北京人如数家珍的骄傲,而圜丘更是由于皇帝在此祭祀祈雨的典礼而被赋予神秘的自然力量与宗教色彩。

    关于天坛建筑群的文化寓意和内涵,有专家用了大量的史料进行了阐述,比如主题建筑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圆矩柱形建筑,通体为木制榫卯结构,三层殿顶分别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关于这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似乎能写一本史书,每一块石头、每一个造型,甚至每一处围墙和每一尊雕刻都含有可以追寻的说法。

    作为饱含历史文化之地,这里原本有众多精美文物器具,但是遗憾,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洗劫一空,遗恨穿越时空,在光阴的河流中留下永久的情殇。

    长风浩荡,雪卷沧桑,如今静寂熙攘的天坛早已拂去古今尘埃,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人们为这些建筑呈现的美叹为观止。这些建筑的最初或许不是为了欣赏,而是理念的彰显,但在一个文明真正走向强盛的过程中,这样的彰显,会伴随那个时代的顶级审美出现,而如今的天坛雪忠实地捕捉到了在中国古典美的语境中,对于雪景之美的极致体现。

    这里的主要建筑还有圜丘、斋宫、皇乾殿、神乐署等。圜丘是举行“祀天大典”的地方,最初为蓝琉璃圆台,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将蓝琉璃换成为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蹬坛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斋宫布局如同故宫,也被称为小紫禁城,周围建造两重宫墙和护城河。在祭祀仪式前三天,皇帝需到斋宫斋戒,要求“不茹荤、不饮酒、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理刑名、不问疾吊丧,清正洁身,以示敬诚。”如今,这里的一大处殿里布置为天坛文化展,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天坛的祭祀礼仪以及曾发生过的宏大场景。展览文字说明,这里说的“不茹荤”,并不是要求皇帝不吃肉,而是不吃韭菜、葱、姜等刺激性食物。

    皇乾殿匾额为明朝嘉靖皇帝亲书,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色琉璃瓦殿顶,周围有基石围栏,主要作用是放置供奉祈求五谷丰登的祭祀品。神乐署是放置乐器和衣物的地方,庭院中还有茶肆和药铺等建筑。

    游走在这里的红墙之间,站在一处高台瞭望,庭院白雪,人事虚化,这些建筑颇有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的意味,今世的游客在飞雪中观赏旧时的物件,拍照留影。也有人身着宫廷服饰,俨然将自己化身为宫中娘娘,在廊下漫步、眺望。只是,在古代封建王朝里,那些娘娘们终其一生都不能来到这里的,古人认为,天坛为阳,女人为阴,气场相冲,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这些禁忌也便不存在了,皇帝的寝宫游客都可以随便出入,何况天坛呢。

    红墙白雪,枝落琼瑶,一处庭院里,一棵玉兰含苞待放,骨朵上一簇一簇的雪在红色的宫墙背景下,引得游客纷纷拍照,雪落在一些虬髯枝丫上,倾覆蜿蜒,艺术般地勾勒出优美的视觉线条。“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如果陆游老爷子看到这样的景观,不知道能写出什么美妙的诗句来歌咏?

    除祭祀文化之外, 天坛的另一魅力就是古柏林。“坛之后,树以松柏”,在建天坛的时候,这些树木就已经开始栽植了,是天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林木遮天蔽日,牌匾介绍说有3562株,每一株都有编号,随便选择一株柏树仔细观看上面的编号牌,你会发现这些苍老遒劲、嵯峨挺拔古树年龄大都在400-500年以上,据说把柏树种植在坛庙等处,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如今成为后世的景致。

     

     

     

    坛庙与松柏相互依偎,或许在早年它们相遇在这里时候,并未想到时光的无情与有情,数百年的历史跌宕中,无数的长风咏过尘世的别离,然而,就算天地颠倒,紫檀未灭,我亦未去,也未动摇树木与建筑相互守望,它们巍巍然伫立,苍苍然如盖,一同营造出天坛的肃穆与独一无二的历史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