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县级市里,似乎也找不到这么大的广场,这也看得出贝子庙在这座城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抵达锡林浩特的时候,特地去了位于市区的贝子庙,锡林浩特是锡林郭勒盟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北京城的正北方,地处大草原的深处,城市不大,四野环绕着苍翠草原。
从下榻的酒店到贝子庙,步行大约20分钟的路程。贝子庙广场浩大,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在全国县级市里,似乎也找不到这么大的广场,这也看得出贝子庙在这座城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贝子庙是锡林浩特及周边地区近270年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风俗和科学艺术的历史见证,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史料记载,贝子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历经七代活佛不断修缮达到今天模样,在建成后的百余年间,这座草原深处的庙宇成为远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场所,香火极盛。
庙宇整个建筑群有八座大殿,坐北朝南呈“一”字型排列,是一座凝聚着蒙、汉、藏多民族文化艺术的古建筑瑰宝。据说在极盛时期,寺庙有喇嘛1200余人,历史上为著名的佛教学府和内蒙古藏传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不巧的是,我到的时候僧侣们正在诵经和讲学,不能进大殿观赏,只能在寺院里走马观花一番,而且还不让在庭院里拍照,于是我只好在外面拍了几张。
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先有贝子庙,后有锡林浩特。的确,在清代以前,这里是千里草原,雍正年间,一名叫巴拉吉尔隆德布的活佛从青海一路诵经布道来到锡林河畔,当时封地于此的一个王爷非常赏识巴拉活佛,就给他在这苍苍草原上建了一间小庙,后来不断有人来这挂单修行,香火日盛,经过历代僧侣的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宏伟建筑群。
贝子庙位列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这里经堂里塑的佛像千姿百态,多不胜数,种类繁多,以释迦佛像为主的图画雕塑、泥塑、铜木质佛像达几千尊,有不少纯金银及金银粉饰的佛像,多数为铜质佛像;另外,还存有大量的反映蒙古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壁画,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艺术的宝贵史料,可惜无缘一睹。
在贝子庙建筑群的后方,还有一处额尔敦敖包公园,这里有十三座敖包,又叫“额尔敦十三敖包”。“额尔敦”是蒙古语,意思是“宝地”,“敖包”意思是“堆子”,额尔敦敖包可理解为“宝山”或“宝地”。作为锡林浩特市的地标性建筑,额尔敦敖包也是来到这里的游客必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