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出京受阻,河北景区先阵亡?

  • 行客旅游网
  • 2020-06-26
  •   
  • 盛夏已至,河北景区的寒冬还在持续。


    行客旅游资料图。

        过去5个月,在疫情影响下,河北景区的“不幸”处境再次被搬到台前。

        在河北涞水县野三坡景区,一家专营羊肉和烤鸭的网红餐厅在经历了第一波抗疫关停措施之后,生意刚刚开始有点起色。

        餐厅老板娘何琼花称,6月初,餐厅重新开放了可容纳更多客人的宴会厅,用餐人数也已恢复到疫情前的80%。

        她叹息道,然后北京就发生了新疫情,由于离京人员需要持7日核酸检测,重度依赖京郊游客的这家餐厅生意再次一落千丈。

        与何琼花的网红餐厅一起堕入深渊的还有野三坡景区。

        6月15日,河北省涞水县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显示,涞水县安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野三坡旅投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重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野三坡旅投金融负债达7亿多元,到期应支付金融租赁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工程款等2亿多元,共累计超过9亿多元,而其现有固定资产3.84亿元,无形资产9.2亿元,总计13.04亿元,其负债率达到了69%。

        而在去年9月份,野三坡景区还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证书。

    行客旅游资料图。

       无独有偶,作为知名度颇高的旅游目的地,狼牙山景区近日也因经营方资金链断裂而陷入了重组旋涡之中。

        5月10日,狼牙山景区经营企业河北易县狼牙山中凯大酒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凯集团”)被曝出拖欠债务不偿还,和债权人已“拉扯”半年之久。

        同时,旅界君还从狼牙山景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份公告中了解到,中凯集团承认自身因盲目扩张等,以较高利息从民间吸收大量借款用于项目开发建设。

        就此,易县县委宣传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中凯集团确实存在管理低端粗放、发展严重失衡等问题。

        去年8月起,大量借贷的中凯集团被持续挤兑,易县县政府当时成立专门的国有公司,分期分步收购中凯集团所投入的合法资产等,推进大狼牙山景区资源资产重组。

        血崩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行客旅游资料图。

    资不抵债的秘密

        野三坡也有过高光时刻。

        2000年,野三坡的宾馆酒店已达300余家,缆车、滑草、跳伞、竹筏、快艇等娱乐项目尽有。2004年,野三坡成为国家4A景区,200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仅2018年,野三坡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社会经济效益达到25亿元,景区主要景点门票收入1.3亿元。

        那么,野三坡又是如何走到“资不抵债”的尴尬境地呢?河北省涞水县人民法院(2020)冀0623破1号决定书揭示了这个秘密。

        决定书显示,目前河北野三坡旅投所有投资建设项目都在靠门票收入支撑,而由于疫情,旅投公司门票收入增长极其缓慢,不足以支撑所有费用支出。

        简单说,野三坡是被疫情“杀死”的。

        其实野三坡也好,狼牙山也罢,过去两三年,即便河北众多5A、4A景区纷纷挂牌成立,但想要做出一个商业模式健康的景区并不容易。

        在“门票经济”下降背景下,河北大大小小景区曾经一哄而上兴建玻璃桥、玻璃栈道,这被河北景区运营者视作摆脱景区经营困境的速效解药,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景区揽客焦虑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除了简单引进,有些河北景区还要追求“全国最长”或“全国最高”的噱头,来提升自己存在感。

        2014年9月,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景区建成了当时“国内最长悬空玻璃栈道”,全长只有95米。

        此后,玻璃栈道长度不断被赶超。

    行客旅游资料图。

        2017年底,河北省石家庄市红崖谷景区玻璃桥开业,这座桥横跨在红崖谷的两座山峰之间,吊桥长488米,桥与地面最大的落差218米,号称最长的悬跨式玻璃索桥。

        但很快,玻璃栈道的“军备竞赛”死于河北一条政策。

        去年3月起,河北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风险旅游项目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要求加强玻璃栈道类“高风险项目”安全整治,并提出新建玻璃栈桥类项目一律停止核准备案;在建项目一律停建;未营业项目一律暂停开业;已营业项目一律停业整顿。

        由此,河北省内2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全部停运。

        而患上“玻璃桥依赖症”的景区,一旦被关停,营收立刻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河北狼牙山景区2018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4.2%,之后玻璃栈道被关停,游客数量逐月下滑,至8月,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34%。

         河北白石山景区自2018年4月关停玻璃栈道项目后,600多个旅游团队取消了行程,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下降40%。

        没有精细化运营,模式创新全靠抄袭,只靠门票的河北景区始终是微利模式生意,在疫情下不堪一击。

    行客旅游资料图。

       寒冬持续

        随着北京疫情持续,年内或有更多河北景区加入破产重组行列。

         一位河北白石山景区的运营管理工作人员哀叹,盼了这么久的端午小长假也黄了,真的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他还说,自上个周末以来,白石山客流量已经下降了70%以上,但就在5月周末,景区还曾经一度限流,市场部咬着牙掏钱在北京公交车站、高铁站打的灯箱广告也已经血本无归。

        事实上,如果第二波疫情在全国蔓延或者持续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能会让许多已然濒临困境的河北景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也陷入更大的困境。

        来自湖北、在河北白洋淀景区工作的林周洁在1月份春节前回到老家。疫情来袭后,她在家里待了三个月,没有任何工作和收入。

         湖北解封后,她急忙坐大巴回到河北保定容城县。虽然她工作的白洋淀景区4月份重新开业,但人流并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北京第二波疫情加剧了这一状况。

        白洋淀景区现在只为她发放当地最低工资,她甚至担心无法支付每月2000元的房租。

        她说,今年真的太难了。

        林周洁称,夏季通常是白洋淀景区的旺季,但如果疫情持续扩散,今年对我们来说可能特别艰难。为了省钱,她现在从家里带午餐上班。

        或许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易县政府已承担起了将中凯集团、狼牙山景区从破产倒闭边缘拉回来的重任。

        根据上述易县县委宣传部公告,4月16日,中共易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确立了“狼牙山品牌不倒、群众损失最小、社会秩序不乱、景区持续发展”的总体目, 但并非每家景区都能像中凯集团、狼牙山一样幸运、有国资“接盘”,更多河北景区从业者在北京第二波疫情中“躺枪”。

        盛夏已至,河北景区的寒冬还在持续。(来源 旅界微信公众号)

    编辑 桐亚XK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