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太幸福,五环里突现湿地公园,开放在即,关键是免费!
眉下别眼2021-11-07 这些年来,北京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修建了多个湿地公园,但这些湿地公园主要在郊区,谁能想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区,而且就在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一座湿地公园最近正式落成,它就是通惠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
这些年来,北京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修建了多个湿地公园,但这些湿地公园主要在郊区,谁能想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区,而且就在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一座湿地公园最近正式落成,它就是通惠水谷再生水湿地公园。
从名字上看得出它大概的位置——就在广渠路和高碑店路交叉路口,面积与5个月坛公园相当,分为智慧谷、育秀谷、活力谷、生态谷、人水谷等五个园区,是新出现的中心城区通往副中心廊道上的绿色美景。
2018年以前,这里还是城中村,老旧民宅聚集、私搭乱建、堆物堆料现象严重,村民的居住环境可谓是“四面楚歌”,苦不堪言。但不到三年时间,不但快速而顺利完成周转腾退工作,一座新的湿地公园亮相在市民面前,而且是亚洲最大的以再生水为单一水源结构的湿地公园。
通惠水谷公园的再生水来自高碑店再生水厂,每天有近3万吨经过一系列水科技“洗礼”的中水流往公园,再通过湿地公园“绿肺”净化,通过半壁店引水渠,最终汇入通惠河。通惠河则是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也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所以通惠水谷公园成为大运河北首的新亮点。
名为湿地公园,水自然是公园的灵魂,但除了水之外,这里的花草植物品种之多也令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现在正是晚秋季节,公园里的树叶已经变得五彩缤纷,叠水瀑布从色彩中穿过,仿佛让人有置身江南的感觉。
公园有水,有绿植,但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保留了不少古代遗留下来的人文的或有历史感的古物。
在智慧谷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口古井,此口古井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古井通体采用澄浆砖,北京天坛皇穹宇围垣(回音壁)以及紫禁城外城墙的砌造均运用了澄浆砖,该烧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活力谷建设初期,发现了四块古代石碑,经文物和石刻专家鉴定为清信武将军曹之俊碑、一等镇国将军西忒库碑、辅国公英格理碑以及清文林郎曹世荣夫妇墓碑四座碑。鉴于四座碑刻历史价值较高,邀请专家进行修复后,也在公园里保护起来。
育秀谷中有一株百年奇树“槐育椿”,现在成了水谷的图腾和标志。经过专家的精心治理和养护,这棵奇树已经脱离危险,长出了新枝。
人文谷区则“藏”着一座庙宇——普门寺。普门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风格尽显辽代契丹遗风。寺内矗立着一株侧柏古树,现今也有150年的树龄了。
公园已经落成,但我不建议大家现在就去,因为公园刚刚落成,还没有对外开放。对公众开放的时间应该是在明年初。我是受公园管委会邀请前往报道公园落成的消息,才有机会先睹为快。朋友们再稍等等,将来公园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