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小吃一条街”的南锣鼓巷,还有皇城最初的样子

  • 放猪江湖
  • 2020-09-02
  •   
  • 倘若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背着包,带着相机,逐个胡同走一遍,你会发现,这里有皇城最初的样子。


    似乎每一个外地来京的朋友有两个必去的地方,一个是天安门,另一个就是南锣鼓巷,这两处都在市区,交通便捷,不像长城在市郊,乘坐公共交通要大半天。

    昨天,一个朋友上午逛完天安门故宫,说你下午来陪我逛南锣吧。我说好。

    从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出来,天空有种雨后的清爽,恰好适合游览这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古街古巷。

    扫了健康码和预约码,随人流走进这条元大都时期即形成的街巷,或许是暑期结束或者疫情期间的原因,与之前相比,现在这里的人流量明显少了很多;去年到访过几次,每次都是人流涌动,人声鼎沸,如今,这种景象或许在慢慢恢复中。

    秋天的舒爽在小巷的微风中格外真切,也平添了几多古韵,这里是北京城最古老的街区之一,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在主街南锣两边,各种胡同密布,而且名字怪异,颇为有趣,比如蓑衣胡同、景阳胡同、雨儿胡同、黑芝麻胡同、帽儿胡同、沙井胡同、炒豆胡同、板厂胡同、福祥胡同等等,据说这些胡同的名字都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而来,并且保留至今。

    多么遥远的光阴,这些名字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吧,只是这样民间的小街想必也无从追溯其名字的由来,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名称或许与当时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历史上,这片街区聚居了众多达官显贵,各种王府豪宅散落在周边各个巷子,如今这些皇家府邸有的已湮灭在是的尘埃,有的还完好地保存在原处空置,而有的则成为民居。

    据说在清朝时期,这里叫罗锅巷,当然不是说这里有很多驼背腿脚不便的人,而是说这里的小径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古代没有如今这些水泥、沥青,或者花费很大财力用青砖铺就,而是用纯粹的泥土,哪里不平整就往哪里垫土,结果有些路段就被垫高,而有些路段就变低了,远远望去就像驼背的人,所以人们就戏称这里叫“罗锅巷”。

    爱新觉罗·弘历有一次听说了这个街巷的名字后,觉得不雅,就让人把这个街巷改个名字,就这样“罗锅巷”变成了“锣鼓巷”。乾隆15年(也就是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标称为“南锣鼓巷”。原因是,距离此地不远处的安定门内大街西侧也有一条锣鼓巷,为了便于人们区分,将这里称为“南锣鼓巷”。自此,“南锣鼓巷”一直沿用至今。

    有史料记载,《京城全图》把当时每一个王府、院落、房间都绘制的清清楚楚,是当时世界上绘画最完整一个京城全图。无法想象没有科技手段的年代,那些绘制地图的人是怎样详细了解这些散落各处的建筑准确方位的,是每天步行测绘么?

    在帽儿胡同,有一处朱红大门紧闭的宅院,外墙一块牌匾写着“达贝子府”,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一位王爷府邸。牌匾内容显示,这里是乾隆三女儿和敬公主后人达赉贝子的故居。贝子是第四等皇亲(清代皇亲宗族共分12等级),列亲王、郡王、贝勒之后。

    光阴无情,千百年的岁月不动声色地斑驳这历史,也风化着这里的建筑,外表看起来依旧挺立的墙壁,说不定里面都已经千疮百孔了吧。

    在主街南锣上有一个至今只剩下一个名字和外墙的建筑“万庆”,这是清朝年间著名的典当行,也就是当铺,繁体字的门头依稀映照出千百年光阴,也向人们述说着这里曾经的故事。“万庆”当铺是清末时期最知名的当铺之一,位于南锣最核心地段,当年服务这周边的皇亲贵族和黎民百姓。如今当然被封存在历史的光阴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封闭起来的门洞和门头“万庆”两字。据说万庆当铺这一溜墙壁有三个门洞,整个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但不知道为啥从来没见过这里开放,也不知道目前的入口在哪里。

    如果“万庆”是当时最知名的当铺之一,那就说明南锣这里在当时是一个繁华之地,每天经过这里的权贵便是富商。当然在周边居住的人也有一定的地位,否则不可能进入这片街区。

    有人说,南锣鼓巷地区集中着最能反映老北京城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和建筑历史遗存,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在如今已成为民居或者某个紧闭的朱门前,还留有拱门砖雕、照壁、影壁、门墩等古老的建筑样式。这些遗迹无一不说明这里的人文荟萃,名流云集。比如,后圆恩寺胡同7号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帽儿胡同的可园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炒豆胡同的僧王府(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等等。

    随着历史的更迭,这里的繁华也在民国以后逐步衰落,很多权贵府邸逐渐被拍卖到民间,成为民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锣鼓巷拐进雨儿胡同,走到尽头,还有一条美丽的河流“玉河”,古称“御河”,为皇家御用之河水,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明代时候,这条河用来行走粮船进入皇城,是一处难得的闹中取静之所在,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潺潺,绵延数里,或许当年这里也是达官显贵夏季消暑地方罢。

    时至今日,南锣鼓巷已成为来京人们必打卡地之一,似乎不来这里转一转,京城之行就会有遗憾,尽管这里已被部分人戏称“商业一条街”“小吃一条街”,但是这里的建筑和胡同文化,依旧是最能代表北京韵味的地区之一。倘若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背着包,带着相机,逐个胡同走一遍,你会发现,这里有皇城最初的样子。